徐汇区湖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助老团队组建于2004年,目前由一名负责人、一名管理员和六名助老员组成,她们的服务对象是一些“特殊家庭”,绝大多数是低保、低收入、残疾人和失独家庭,这个“小而精”的团队,支撑起社区内62户特殊家庭的日常生活。
特殊“挑战”她们一一克服
“辛苦”似乎是助老服务的关键词。助老服务工作量大、工作内容繁杂,一名助老员一天通常会服务五六个家庭,有时清晨五点便开始工作,上门后需要完成做饭、洗衣、清洁等家务活,也会根据需求为老人们提供助浴、代办、配药等服务。助老员平时工作繁忙,对一些老家在外地的助老员而言,照顾社区里老人的时间远比照顾自己父母的时间还要多。遇上春节等家政服务短缺的时节,她们甚至都无法享受一个完整的春节假期,放心不下服务对象,提前返回上海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助老员需要根据服务对象的家庭情况和性格习惯调整服务方式,并适时给予心理疏导,使助老服务真正与老人的需求相契合。因此,助老服务其实也是和一个个具体的人和家庭不断磨合的过程。
但这些挑战被湖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助老团队一一克服了。
作为团队管理员,王义玲老师会时常到服务家庭走访,收集反馈意见,并定期开展例会进行沟通,她要处理平台转来的投诉电话,同时,她也会耐心倾听助老员心声,在服务对象和助老员之间进行沟通协调,解开双方之间的误会,也对受了委屈的助老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。
与爱同行 她们一路陪伴
在长期的助老服务中,助老员们与服务对象的家庭也逐渐建立起了相互的理解、共情与信任。不少助老员为了更好地帮助服务老人,常常主动增加服务,有时候甚至需要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。虽然她们自己收入也不高,但遇到老人生病、住院时,有的助老员还会自掏腰包,为老人们送去生活用品和营养品。在她们那里,“份内事”和“份外事”之间的界限早已模糊不清了。
参加助老工作13年的廉阿姨是团队里公认的“金牌”助老员。刚接手这份工作时,她也掉过眼泪。她要负责6户家庭的服务工作,每天忙忙碌碌,辗转于各个服务对象家庭之间。平日里她对老人尽心尽力,即使是在休息时间,一旦有老人打电话寻求帮助,她也会毫不犹豫地赶过去。“有需要就叫我!”这是她对老人们的承诺。对于退休助老员钱阿姨来说,长期的助老工作使钱阿姨与服务对象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。当时,得知钱阿姨即将退休,有老人对她说,“再陪我们一阵吧。”钱阿姨告诉记者,自己到了退休的年纪,她之所以还想继续留在岗位,一大原因就是“舍不得原来服务的那些老人们”。
今年62岁的姜阿姨是团队中年龄最大、资格最老的助老员,作为2004年第一批加入的员工,她已经在岗位上坚守了19年。不久前,她服务的一位智障人士突发脑出血被送入急诊,家中只有一名亲属,难以照顾。当时正处周末,接到家属的求助电话后,家住长宁的姜阿姨立刻先请住得较近的钱阿姨前去帮忙,随后她赶赴医院换班。在助老员的精心照料下,老人的身体情况已经有所好转。性格直率爽朗的姜阿姨坦言,自己本来是个“暴脾气”,但面对这些特殊家庭的老人们,她总是“心很软”。
关心关爱 她们也有坚强后盾
居家助老服务是支持家庭养老,帮助解决居家养老困难,预防和减少老年人居家养老安全风险,强化养老服务兜底线、保基本功能的重要工作。对于助老员们的辛勤付出,湖南街道多措并举,既加强对助老员的培训,也重视助老服务员的福利保障,让助老员腾出更多精力提供优质服务,不断提升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满意度。
助老服务固然辛苦,但也带给她们满满的获得感。有些家庭习惯了她们的照顾和帮助,都离不开她们了。助老员们希望,她们所烹饪的可口饭菜、所提供的热心服务,能够为特殊家庭的老人们驱散一些内心的孤独,带去心灵的慰藉,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社会的温度,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孤身一人。“只要他们开心,我们就开心。”助老员们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这样的心愿。
殷志军、李瑾琳、沈烨文
图片由湖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